時間: 2022-09-08 09:32
來源:
作者: 薛濤
8月25日下午,上市公司競爭力系列論壇首期——《聚焦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在北京隆重開啟。論壇上,博雅天下集團高級副總裁《市界》出版人、總裁姚長盛總結道:“有三句話可以與大家分享。第一,我們已經徹底告別了無風險的時代,資產荒的背景對個人與企業的學習能力提出了考驗;第二,群體思維的時代整體到來,在投資過程中,要保持個人的獨立思考能力;第三,洞見優質資產,這也是市界主辦上市公司競爭力論壇致力于去做到的,從優質資產中挖掘出未來發展之亮光?!?/span> 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客座教授薛濤對姚長盛的說法進行了點評: 贊同,他說“無風險的時代已經徹底結束”,我說的是“對于環保領域,確定性的資產和商業模式已經基本枯竭”。今年年底深圳固廢戰略論壇,這個將是我的報告的出發點。 確定性的市政設施資產擴張已近山頂,而無論是大宗工業固廢循環利用,還是危廢資源化,還是工業廢水BOT和再生水利用,制約國企在這些藍海新領域有所作為的不僅僅是技術復雜性和產業融入,還有工業企業生產狀況和大宗原材料波動帶來的投資收益狀況的不可控。上述這些復雜性不僅僅是體制內管理機制難以適應,就一個環保國資目前普遍實行的的上級逐年考核模式(甚至每年都制定了逐步小增的漂亮計劃)和領導任期制也無法與“不可控”三個字匹配。 所以,新能源有關的大金額基礎設施投資領域必然成為國企血拼的戰場,無論多慘烈,但是畢竟還有著些許的確定性。國資,不怕價格低,只怕價格變。 這是一個商業模式習慣的階段性的終結,也是國進民tui的階段性終結,前一陣大規模收購民企之后,除了清新,國資賬簿上基本都是虧損,疫情只是給了躺平的借口。 陰陽互轉,五行輪回,體制對于不確定性的不適應,包括技術創新和風險類資產,是國資阿克琉斯的腳踵。也許,行業翻新的機會恰在于此,大家準備好了嗎?
編輯:
趙凡
目前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學位,此前分別在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易二零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生校外導師,天津大學特聘講師,并兼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副院長,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的定向邀請專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注冊專家(基礎設施與PPP方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保產業政策與集聚區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垃圾焚燒專家委員會委員。住建部指導《城鄉建設》雜志編委、《環境衛生工程》雜志編委、財政部指導《政府采購與PPP評論》雜志編委,并擔任上海城投、中建環能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在PPP專業領域,薛濤現任清華PPP研究中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PPP專委會秘書長、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PPP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PPP專家庫成員、中國青年創業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成員、中國城投網特聘專家等。
20世紀90年代初期,薛濤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其后在該領域積累了十二年的環境領域PPP咨詢及五年市場戰略咨詢經驗,曾為美國通用電氣等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對環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發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力于環境產業與政策研究、PPP以及企業市場戰略指導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