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2-09-26 10:41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郭慧
所以在這種集中分散并存的狀態下,未來我們河道治理必然走向區域水資源配置作用,而這樣作用情況下就會出現“小水”到“大水”的協調,而這種協調中污水再生處理后逐漸向原水水源靠近(詳情請點擊:李文生:讓污水處理廠融入城市環境成為一種永久性公共建筑類設施; 鵬凱環境:踐行技術產品化,裝配式污水廠讓利潤回歸環保行業)。
三種模式:再生水應用在南北方的差異和探索
這就是當前影響行業發展的第三個政策“污水資源化”指導意見,在這個文件下,又有各部門的配套的文件陸續出臺。實際上,有很多點在逐步發揮作用,比如水利部放開再生水政府定價,如果具備使用條件(如靠近污水處理廠),但是不使用再生水的,將不批新增取水許可。這樣的行政手段正在逐漸加強中。生態環境部也提出了在北方缺水地區建設再生水調蓄庫塘,當然也包括工業的節水。
在現在的污水資源化的路線中,實際上南方和北方面對兩種不同路線。我們還是從三個角度:技術路線、公管壓力、商業模式來對此進行分析。左上是文件中定義的南方路線,叫區域污水資源化。南方地區有他的優勢,更多分散式的建設將會首先直接滿足環保部門對斷面考核和水質改善要求,但缺點是沒有價費機制。在區域污水資源化系統下,收費是非常困難的。下側指的是北方極度缺水地區,容易出現的商業模式即:管對管再生水利用,它具有較好的計價收費模式。剛所提到的,環保部去年年底在征集,尤其是跟黃河大保護相結合的區域再生水調配,其中涉及到了再生水庫塘的定義。我們還在觀察:再生水庫塘有它的優勢,但是其價費機制和取水許可還會面臨各種問題。這樣一個新的業態或是再生水配置的措施,能否較快落地,取決于市場的實踐。
黃河大保護,水資源緊缺成為重要的制約因素
我們在回來分析黃河、長江這兩個領域的情況,前幾年我們談了很多都是在說長江大保護,去年開始我們更多談黃河,尤其是再生水。黃河在再生水利用上有更為明確的外部壓力,但黃河也有自身的難處,首先是人均GDP排名,黃河流域大多數省份都在下降,北弱南強越來越嚴重;另外,北方地區人口也在減少,除了北京能聚集人口以外,還被限制,越來越多的人口流向南方。這是兩大不利因素。
另外,黃河流域水資源嚴重匱乏的問題,這張圖可以直觀看到,黃河流域用全國2%水資源供給了12%人口,以及17%的耕地面積,由這樣大的宏觀數據可以想見其水資源的緊缺程度。
當一個地方實在沒有辦法,為了活下去就一定會抽取地下水,這是幾十年來的普遍現象。所以在黃河流域地下水使用率達到27%,其中大部分是不能回補的。
我們看到地下水使用上除了盡量滿足農業灌溉以外,優先滿足生活用水的需求。
下圖是黃河各省供水構成分析??梢钥吹?,四川雖然也屬于黃河流域省份,但更多還是屬于長江流域,因此主要還是地表水供水為主。其他省份,尤其標注的橘色部分,基本地下水使用量占比都達到35%或者40%以上,這么高的地下水使用比例必然是不可持續的。
因此,水利部發布了《黃河流域水資源超載地區暫停新增取水許可的通知》,這就是公管力行政權力的力量,因此,在這次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文件的推進中,我們感覺到對地方能帶來最大的壓力的應該是水利部門,他的手段就是取水許可以及地下水關閉。
而再生水未來的空間,不能簡單的一概而論。在去年論壇中我們詳細的分析過,不能簡單的從一個再生水回用率指標是否達標來看判斷是否還有再生水利用的空間(詳情請點擊:薛濤:三大關系預判“十四五”,從“污水資源化”文件說開去)。下圖顯示的黃河流域各省再生水利用率現狀值及規劃要求??梢钥吹?,有些省份要求再生水利用率已經高于國家要求,比如內蒙古,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內蒙古現狀再生水利用率已經高于其規劃的要求。但實際根據易標通系統監測到的數據,內蒙還在出現大量的市政污水廠提標滿足工業園區用水的項目,這就是實際的市場需求。因此,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做環保類行業研究的難點,不能不看數據,但也不能只看數據,尤其是再生水利用分析,只看再生水利用率不能分析出哪個省有巨大的需求。
另外,再回到再生水利用的驅動因素,地下水是一種不可恢復或者恢復極其緩慢的水資源,必然受到很強的減用的壓力。以山東為例,2016年以來,山東政府開始全面治理地下水超采的問題,管控在地下水使用。實際上地下水減少的情況只能說有所遏制,還遠遠沒有緩解的狀態,這是山東實際情況。
三種水源:相互作用,影響再生水利用
再詳細分析山東供水情況,2016年是一個明顯的時間節點,2016年以后地下水使用率逐年下降,每年能壓低一部分。需要注意的是,壓低部分強制關停部分,一般都要被其他水源所替換,中間一定蘊藏著再生水的使用機會。從這樣的指標下可以看到,在水利部壓減地下水使用的要求,至少在山東,應該還包括河南、山西等力度逐漸加強,里邊必然存在機會。
再詳細的分析水資源來源的情況,水從哪里來?從下圖右側部分可以看出。地表水的來源中,體現南水北調明顯貢獻是2017年,但達到了一個目標值以后并不能持續增長,南水北調水對于山東地表水的補充基本每年在5~7億立方米范圍內浮動。這就是跨流域水的來源。由于降水或調水能力的變動,實際上地表水的使用量每年都會有一些波動。只有地下水使用量的下降是相對穩定的。另外,海水直接利用量沒有納入用水總量的統計。
從山東省各市的供水來源占比來看,濱州、東營、德州跨流域調水占比最大。還有一些城市,比如泰安、日照、臨沂就沒有跨流域調水,只能用當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這就是山東目前的現狀。
具體分析,從山東的流域圖來看,虛線陰影部分是符合黃河流域調水可行的范圍,而之前所提到的濱州、東營和德州恰恰在黃河流域入??诟浇?。調水情況下,在入??诟浇?,使用黃河水,一般來說水利口比較慷慨。幾乎拿不到黃河水資源的是泰安、日照、臨沂等城市,這是水利配水管理中的規律使然。
編輯: 趙凡
目前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學位,此前分別在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易二零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生校外導師,天津大學特聘講師,并兼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副院長,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的定向邀請專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注冊專家(基礎設施與PPP方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保產業政策與集聚區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垃圾焚燒專家委員會委員。住建部指導《城鄉建設》雜志編委、《環境衛生工程》雜志編委、財政部指導《政府采購與PPP評論》雜志編委,并擔任上海城投、中建環能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在PPP專業領域,薛濤現任清華PPP研究中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PPP專委會秘書長、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PPP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PPP專家庫成員、中國青年創業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成員、中國城投網特聘專家等。
20世紀90年代初期,薛濤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其后在該領域積累了十二年的環境領域PPP咨詢及五年市場戰略咨詢經驗,曾為美國通用電氣等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對環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發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力于環境產業與政策研究、PPP以及企業市場戰略指導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