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9-01-29 16:45
來源: 中國固廢網
作者: E20固廢產業研究中心
2018年12月13-14日,2018(第十二屆)固廢戰略論壇在北京友誼賓館如期召開。論壇現場, 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以“四維集約、合縱連橫”為題做了行業年度盤點的主題報告。薛濤用一首自己填的詞作為三個章節的題目,而第一章節以“環境企業幾不可能三角”和“賽道論”剖析了資本寒冬疊加PPP規范緊縮下的環境產業企業所面臨的風險,隨后的章節以“四維集約”為主線,詳細分析了固廢各細分領域的發展局勢和未來趨勢。
17000字,速讀42分鐘,42張PPT,42分鐘視頻
ppp造成國進民退?固廢三領域何處去?
薛濤年度盤點固廢產業
這是薛濤在E20固廢戰略論壇上的第四次年度盤點,報告聚焦在行業痛點和機會的發掘,時間長達42分鐘,由于時間限制,涉及到固廢行業整體趨勢的一些整體性宏觀觀點需要從往年報告中回顧:
文稿整理約17000字,目錄如下,閱讀約需42分鐘。
報告目錄
歡迎在此點擊觀看薛濤論壇現場42分鐘演講視頻:
往年薛濤均以古詩詞、名人名言、典故等作為年度報告的題目,而今年則采用自己填詞的形式作為報告三個章節的標題,詞中蘊含了我們對環境產業2018年現狀的總結,其意貫穿整篇報告。
“風波亭外二三里”—如何看待國進民退與PPP
在第一章中,薛濤以“風波亭外二三里”為題,隱喻目前微信朋友圈中一些流行文章,將現階段的民企描繪為岳飛的形象,而PPP則被描繪成秦檜,形容了民企為經濟做了貢獻卻被“殺掉”的局面,而PPP則成為了環保民企成批“掛掉”的主要原因。但是當前自媒體為了流量,鍵盤俠在文章中易于為博眼球而走極端化路線,盲目跟從這類輿論,對企業家做冷靜的戰略規劃未必能有所助益。如何冷靜分析國進民退背后的原因,以及PPP在其中的實際影響,需要更嚴謹的數據來判斷。在報告中E20研究院梳理大量數據深入分析了近幾年的環境民企究竟發生了什么。
1.1 環保上市公司雷暴原因,PFI貢獻據半強
首先薛濤從上市公司角度分析了目前A股環保板塊的現狀。下面的左圖中可以看到,自2018年以來,環保板塊的整體市值已縮水43%,是所有板塊中跌幅最大的板塊之一,這一現狀也引來各家券商行研“環保是最大的雷”的總結。
在中間的圖中分行業來看,水務行業前些年得益于PPP而取得最快的增長,由此今年以來下跌幅度也最大;固廢行業相對震蕩幅度較小;而大氣行業則基本平穩。這與PPP中的PFI的波動有很強的相關性。
從右圖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值來看,固廢行業上市公司平均市值在2014年就已超過水務行業上市公司,側面反映出近年來固廢行業的火爆。
下圖繼續從方陣的維度對環境產業上市公司市值進行了重新切割后發現,A方陣上市公司市值波動最大,這與其重資產投資運營商的屬性密切相關,受到資本退潮、PPP政策波動的影響也最為明顯;D方陣上市公司次之,主要由于D方陣企業為設備供應商,服務于A方陣企業,在A方陣企業業務受挫時,D方陣企業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連帶影響;B、C方陣波動較小,承壓能力較強。其中B方陣企業背靠地方政府,以轄內專營項目為主,收入穩定,但也受拘于公益屬性和體制擴張速度有限,前幾年沒有多大的增長幅度,而現在受到政策波動影響較小。而C方陣則是主要得益于環境監測和大氣治理板塊的堅挺。
接著,薛濤對近年來發生的國有資本入資上市民企(參股及控股)情況進行了簡要分析。首先從下圖所顯示的數量上來看,前幾年發生的頻率均較低,但進入2018年以來已經超過10起,這與今年的金融、政策等大環境的變化息息相關。但進一步拆分來看,2018年發生的事件中有40%是技術類企業,沒有做任何類型的PPP,與PPP無關。而在與PPP相關的剩余60%的企業中,PFI模式成為主因的比例又達到了78%的比例,這些企業在前些年PPP高速增長階段由于大量承接PFI項目帶來了大幅的業績增長。但近年來由于金融、政策等大環境的變化導致過多PFI項目在手的這類企業受到了較大的沖擊,其中民企由于融資短板而受到了更大的影響,也才帶來這些事件的發生。合計評估,本輪PPP中的新增類型--PFI模式,結合資本泡沫的大起大落,確實是構成2017年以來環保領域本輪國進民退的主因。
1.2 理性分類看待PPP,水能載舟亦覆舟
所謂PFI,即是新一輪PPP發展中新增的一個PPP項目類型,在薛濤的PPP四分類中(四分類說明請點擊→ 薛濤:環保PPP年度盤點,分類后的頂層思考與產業變局)為c類項目,主要為河道治理、景觀園林、市政道路、人民廣場、辦公大樓等工程類使用可用性付費方式進行結算的,工程導向為主,沒有運營屬性的項目。(關于PFI項目的特點及問題,請參考《濤似連山噴雪來-薛濤解析中國式環保PPP》一書)
相關閱讀
薛濤演講實錄: PPP萬余大數據揭秘PFI影響下水務市場大變局
理性看待PPP,作為市場化的手段,也在運營類領域帶來了一些相對健康的項目機會,比如在新一輪PPP發展中另一個崛起的便是PPP四分類中的d類項目,受益于PPP所帶來的更長的項目周期、更廣的項目范圍以及更大的項目規模,由此才使之前零碎的環衛服務能夠對接資本市場,近幾年來環衛PPP得到了大規模的發展,逐漸產生了如今我們所評選的環衛影響力企業,而其中的民企領先者僑銀已經在排隊IPO中,我們祝愿他率先搶關成功。(相關閱讀→ 僑銀環保周丹華:企業要有正確的行動軸心)
薛濤總結,并不是所有的PPP都會對環保上市企業,尤其是民企,造成不可控制的負面影響。如果將環保PPP的四分類做一定簡化,就像陳海濱老師描述的垃圾分類二分更易于百姓掌握一樣(相關閱讀→ 陳海濱:垃圾分類應走社會化與專業化相結合的路線),PPP可簡單分為運營及非運營兩類。其中運營類PPP(即a、b、d類)對企業的負面影響較小,因此對固廢領域沖擊也較小。而過度參與非運營類PPP(即c類PFI)項目則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1.3 外因資本潮大起大落,識幾不可能三角
正如前面所講,為主導朋友圈自媒體往往充斥了各種恐慌,比如廣泛流傳的外匯不可能三角、金融市場不可能三角、以及房地產不可能三角理論體系。不過,這種三角模型很符合E20研究院所習慣的圖形邏輯組合的分析思路,所以我們回顧過去,也為環境企業家總結了 “E20環境領域‘幾不可能’三角“。結合前面提到的PPP方面的研究,E20研究院選取了長期鎖定、快速擴張以及安全杠桿作為構建“E20環境領域幾不可能三角”的三個要素。這三個要素的綜合內外分析對于任何環保企業,無論是技術型企業還是投資運營型企業,都可以作為戰略規劃的參考。(相關閱讀→ 讀薛濤解析環保PPP之“幾不可能三角”:思維碰撞殊途同歸)
在環境領域,由于這幾年的大起大落的政策對企業造成的傷害,業內對PPP產生了很大的排斥。薛濤介紹,在當前的恐慌中,我們惡魔化了所有的PPP,也忘記了當年為何企業要參與投資運營的初衷,而究其原因,則是這幾年PFI的出現和給予的爆發增長機會也使大家忘了在投資中做運營的初心,而最近PFI的大退潮,一批企業因此死在沙灘上,則又物極必反地帶來了對整個PPP的全盤否定的輿論。
回顧PPP第一階段的特許經營的順利發展,薛濤用“佃戶-地主論”來找回企業參與投資運營的初衷。對于EPC服務商以及設備供應商而言(即C、D方陣企業),每年業績都要歸零,每年都要去重新開拓獲得訂單,就像 “佃戶”一樣。這一方式在15-20年前伴隨著市場化進程而開始有所轉變,部分企業開始轉向投資運營并獲得了快速的成長,并升級到了A方陣和上市成功。這些企業所獲得的特許經營類項目可以在之后的25到30年的時間里貢獻穩定的可預期的運營收入,而這部分由特許經營所帶來的長期鎖定帶來的收入也就是目前水務、固廢領域上市公司市值能夠占據環保板塊大半壁江山的來源。此時這些轉型而來的企業實質上轉變成為“地主”模式的A方陣,掌握了渡口的地位和資源(相關閱讀→【薛濤】13家水務巨頭十三年評選大數據解析A方陣渡口戰局)。
編輯: 趙凡
目前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學位,此前分別在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生校外導師,天津大學特聘講師,并兼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副院長,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的定向邀請專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注冊專家(基礎設施與PPP方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保產業政策與集聚區專業委員會委員。住建部指導《城鄉建設》雜志編委、《環境衛生工程》雜志編委、財政部指導《政府采購與PPP評論》雜志編委,并擔任上海城投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在PPP專業領域,薛濤現任清華PPP研究中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PPP專委會秘書長、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PPP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PPP專家庫成員、中國青年創業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成員、中國城投網特聘專家等。
20世紀90年代初期,薛濤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其后在該領域積累了十二年的環境領域PPP咨詢及五年市場戰略咨詢經驗,曾為美國通用電氣等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對環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發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力于環境產業與政策研究、PPP以及企業市場戰略指導等方向。